当前时间: |
她不再满足于仅是从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审查、受理、指派、归档及宣传等日常管理工作,而是向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服务转型。2014年,夏晓亮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法律援助律师。期间,她自我加压,在日常工作之余又承担了法律咨询、案件诉讼代理等工作
齐鲁法治(潍坊讯)董承臻 从事法律援助窗口服务20年,她见证了潍坊寿光市法律援助事业从建立之初到现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她不再满足于仅是从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审查、受理、指派、归档及宣传等日常管理工作,而是向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服务转型。2014年,夏晓亮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法律援助律师。期间,她自我加压,在日常工作之余又承担了法律咨询、案件诉讼代理等工作。
她叫夏晓亮,43岁,潍坊寿光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现派驻于寿光市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2021年,在全省加强非诉讼法律服务的大背景下,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寿光市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的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工作中,与人社部门通力协作,开创了“法律援助+调解”的服务新模式,化解劳动争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年,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晓亮”法律援助工作室成立,她用专业、耐心、温情的服务消除隔阂,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夏晓亮已成功调解农民工维权类劳动争议案件126起,涉及金额101万余元。
纠纷金额从十几元到数万元,定纷止争有妙招
“我付出了劳动,理应拿到报酬……”日前,一位情绪激动的男子来到寿光市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对方表示,自己去打工,跟老板谈好工资为一天180元,可工作第一天他发现这与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不一样,遂在工作半天后离开。事后他多次联系雇主,想要回半天的工资,可对方一直拖着不给。
“我就为了争口气,这90元的工资必须一分不少地给我。”面对情绪激动的求助者,夏晓亮耐心解释,在征得对方同意后,介入调解。她电话联系到雇主,对方表示,求助者只工作了半天就擅自离岗。期间,求助者未跟任何人打招呼,他的这种行为影响了工期……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在与双方多次耐心沟通后,原先剑拔弩张的双方终于缓和了下来。此后,夏晓亮耐心调解,历时两周,最终雇主给求助者结算工资50元,双方握手言和。
为了50元,调解了两周。值吗?
“纠纷金额越小越要用心对待。”夏晓亮表示,工作中接触到的多是小额经济纠纷,这类纠纷往往证据少,双方为置气互不相让。若进入司法程序,指派律师介入,纠纷金额远小于律师的法律援助办案补贴,费时费力还浪费司法资源,而自己在工作之余,利用所学知识“顺手”调解,一举多得。
夏晓亮调解的多是一些农民工讨薪类纠纷这类金额不大、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小事儿”。但在她看来,这些“小事儿”却都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儿。“希望通过我的工作,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防止矛盾纠纷升级,努力架设化解矛盾的‘连心桥’,实现矛盾不上交。”夏晓亮说。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法交融解民忧
点滴民生事,件件映初心。“调解工作化解的是积怨,群众来访一定要热情接待,尽心尽力给予帮助。”这是夏晓亮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石某夫妻二人来寿光打工,因种种原因工作无法继续,急切地想要回到安徽老家,虽已离职,但工资一直无法顺利领取,于是两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夏晓亮,说:“我们来这个单位打工两个月了,但一直未领到过工资,现在不想再干了,回家的车票已订好,想请你帮忙先调解一下,工资能要上来最好,要不上来,我们也不会再来要了,实在太远了,不够折腾。”面对当事人的请求,夏晓亮看出了两人的急切与无耐,再次“自找麻烦”,主动介入调解。第一时间与两人打工的单位取得了联系,了解了单位拒发工资的原因和依据,并指出其违法性,使单位认识到自身过错,承诺愿调解解决,这让当事人看到了希望。在办好法律援助手续后,夫妻俩按照原计划返乡。夏晓亮则按照调解日程不断跟进此案,后经多次沟通,确定金额,老板线上“结账”。
类似纠纷,夏晓亮调解了太多太多。
农民工流动性强,是其维权难的一项重要原因,也给诉讼、仲裁的庭审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该案“异地调解”的成功,展现了调解工作的灵活性,也增加了夏晓亮对此类案件调处的信心。有了这些经验,在最近因疫情原因不能现场调解的情况下,夏晓亮又进一步创新调解方式,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当事人的线上通讯习惯,采用不同方式搭配与当事人最适合的联络方式,进行线上调解。
“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绝不是简单的劝和、说好话,更不能为了一时的和解而掩盖事实,违法操作,相反,调解必须依法进行,调解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普法的过程。”多年工作实践,夏晓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认为,调解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要清楚、明白地告知双方当事人其行为涉及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的法律后果,找准矛盾点,通过释法,为当事人答疑解惑,用专业的知识搭建信任平台,从而达到纠纷化解目的。
按照工作流程,夏晓亮的调解工作必须在当事人申请后一个月内完成,若调解不成,则要及时指派律师进入仲裁、诉讼的庭审阶段。为在有限时间内解决纠纷,也为让群众少跑腿,当事人申请当日,她除要提供法律咨询,还要做好查看证据材料、制作谈话笔录,确定调解可能性,办理法律援助非诉讼服务手续等系列工作。之后,再利用工作间隙通过电话联系或面谈,开展进一步的调解工作,对她来说,一日同时调解3至5起已是工作常态。
夏晓亮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信赖,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一个个荣誉纷至而来。“是荣誉更是责任。”夏晓亮表示,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律师,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做到劳动争议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法律服务,给群众送去温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于清林
联系我们:0531—83146857 |
地址:齐鲁法治网-齐鲁法治网 |
邮箱:3011391783@qq.com |
电话:0531—83146857 邮箱:3011391783@qq.com Copyright @ 2022-2025 by www.ql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鲁法治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山东警讯传媒有限公司 |
鲁ICP备20024717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