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
9月2日,《山东法制报》以“‘津心河护’,守护河清海晏”为题,报道利津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经验做法。
齐鲁法治(东营讯)李春军 9月2日,《山东法制报》以“‘津心河护’,守护河清海晏”为题,报道利津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经验做法。
在建设绿水青山的伟大事业中,利津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绿色、生态、保护、恢复”的司法理念,全力打造“津心河护”环境资源审判品牌,以高质量司法服务绘就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表里”相济,夯实专业环资审判根基
“表”上于2022年5 月设立全省首批基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整合审判资源,配强巡回审判力量,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跨入专门化审判新阶段。2023年8月1日审理了全省首例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参审的水污染责任纠纷案,为该类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遵循。
“里”面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天平聚力 共护黄蓝”党建品牌和“津心河护”环境资源工作品牌双融双促,荣获全省法院党建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党建品牌创新竞赛一等奖,作为创新案例写入省法院工作报告。
“表里”相济提效能。实行“三合一”集中审理,2021年以来审结环境资源案件 166 件,其中刑事案件 15件、民事案件 140 件、行政案件 11件,促进了环境资源专业化审判聚合效能发挥,在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技能竞赛中获奖。
“软硬”兼施,打造特色环资审判体系
“硬件”上,2022年在黄河岸边高标准建成黄河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审理包括刑事、民事、行政各类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资源案件,并兼具黄河文化宣传和环境法治教育功能,目前已审理典型环境资源案件43件。
“软件”上,创立土地纠纷专职协调员制度,发挥“法官+协调员”联动作用,在田间地头、村委大院就地开庭,源头化解土地矛盾,妥善处理涉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今年6月4日,利津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妥善化解系列土地资源纠纷案被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引用。
“软硬”兼施有特色。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等参与调解、旁听庭审,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发挥法治广场、模拟法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站等设施作用,开展沉浸式法治宣传,受教育群众1000余人次。“津心河护”宣讲工作室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东营市特色宣讲工作室。
联“横”合“纵”,聚力巩固环资审判成果
“横”向上推动部门协作联动,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主导建成“1+5+N ”生态损害赔偿联动机制,开通执法司法“直通车”,建立“河湖长+生态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长协作机制,荣获全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纵”向上深耕恢复性司法,设立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基地,采用形式多样的生态修复方式,并把磋商赔偿资金用于修复基地补种复绿。
联“横”合“纵”硕果丰。2021年以来共促成13个涉案单位、57名被告人达成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到位损害赔偿金4553万元,种植生态修复林木2万余株,让黄河岸边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责任编辑:于清林
联系我们:0531—83146857 |
地址:齐鲁法治网-齐鲁法治网 |
邮箱:3011391783@qq.com |
电话:0531—83146857 邮箱:3011391783@qq.com Copyright @ 2022-2025 by www.ql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鲁法治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山东警讯传媒有限公司 |
鲁ICP备20024717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