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
东营垦利法院聚焦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升涉企纠纷化解能力、支持和服务“放管服”改革、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研究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十二条措施
齐鲁法治(东营讯)李春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和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强区建设,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营垦利法院聚焦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升涉企纠纷化解能力、支持和服务“放管服”改革、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研究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十二条措施,现公布如下:
1.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服务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推进和相关案件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区委报告,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配合。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联席会议、座谈交流、企业走访、专题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司法需求,帮助企业化解潜在涉法风险,有力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强化审慎善意文明司法理念。牢固树立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办案理念,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依法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落实少捕慎押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3.完善涉企纠纷多元解纷机制。巩固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发挥商会、协会、网格调解解纷作用,健全完善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再到分层递进、繁简分流、衔接配套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互联网+诉讼服务”体系,打造线上线下互补的诉讼服务闭环模式,让各类市场主体共享互联网解纷时空便利。
4.尊重和倡导诚信守约精神。正确理解和适用民法典,坚持诚实信用、意思自治、公平竞争,准确把握有关合同效力的认定标准和裁判规则,充分发挥各类合同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审慎判断股权融资、双向对赌等交易模式和交易结构创新的合同效力,鼓励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创新创业。
5.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审理机制,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诉讼证据规则,着力破解权利人举证难、赔偿难问题。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依法惩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建立知识产权类案办理快审机制,着力破解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长”的问题,提升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质效。
6.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关口前移,坚持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和维护企业生存发展同等保护的原则,依法妥善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引导企业用工制度的健康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坚持多元共治,完善仲裁、调解、诉讼的有机衔接,助力打造顺畅的劳动争议纠纷化解一体化工作格局,满足企业劳动力市场发展需求。
7.灵活运用执行措施,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依法打击规避和抗拒执行行为,加大涉案资产处置力度,维护胜诉企业合法权益。准确把握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适用条件,防止当事人恶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慎用强制措施,严禁超标的查封,尽量采用“活封”“活扣”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对于撤诉、调解后履行完毕、实际执结的涉企案件,及时解除保全措施,让守法诚信的市场主体减重前行。
8.强化破产案件审理。加强专业化破产审判团队建设,推进执行转破产工作,探索预重整机制,严厉打击金融市场各类“逃废债”行为。注重发挥破产审判市场拯救和净化功能,跟踪解决破产案件涉及的产权瑕疵、债务处理、信用修复等重点难点问题,加速“僵尸企业”高效出清,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9.依法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法审查金融机构断贷、压贷、抽贷等行为,积极运用多元解纷方式,促使银行与企业共渡难关。充分发挥速裁作用,推行金融纠纷要素式审理,实现金融纠纷案件的快审快结。依法审查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公司的经营行为,保障民间融资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依法审查企业之间借贷的法律效力,保护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进行的临时性资金拆借行为。对民间借贷中以不合理收费突破或变相突破法定利率红线的行为,依法不予支持。10.支持和服务“放管服”改革。妥善办理涉及“证照分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行政纠纷案件,促进行政机关优化审批制度、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依法审理招商引资、政府特许经营、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行政协议案件,严格理解适用政府解除协议的条件,维护相对人信赖利益。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出庭、出声、出效,发挥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在化解涉企行政争议中的积极作用。
11.依法打击破坏营商环境违法行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惩处损害营商环境的违法行为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强迫交易、暴力讨债、强揽工程、敲诈勒索、破坏生产经营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惩治索贿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坚决扫除黑恶势力的“关系网”“保护伞”,全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12.营造天蓝海碧发展软环境。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违法犯罪行为,落实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审理机制,精准适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土地复垦等生态环境多元修复方式,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严格执行减碳、汇碳、环境监测等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碳排放权交易案件,让重点产业项目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主战场的最前沿做大做强、突破发展。
责任编辑:于清林
联系我们:0531—83146857 |
地址:齐鲁法治网-齐鲁法治网 |
邮箱:3011391783@qq.com |
电话:0531—83146857 邮箱:3011391783@qq.com Copyright @ 2022-2025 by www.ql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鲁法治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山东警讯传媒有限公司 |
鲁ICP备20024717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