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
近日,东营利津法院执行干警将“互联网+马锡五审判方式”融入执行案件中,立足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实际情况,通过与申请人建立微信群聊沟通,批量化解一批劳动争议案件。
齐鲁法治(东营讯)李春军 近日,东营利津法院执行干警将“互联网+马锡五审判方式”融入执行案件中,立足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实际情况,通过与申请人建立微信群聊沟通,批量化解一批劳动争议案件。
申请人李某等17名员工与利津某配件公司因解除劳动合同事宜发生争议。申请人向利津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裁决利津某配件公司应向李某等17名员工支付工资等共计30余万元。后因该企业未按期履行相应给付义务,申请人李某等17人遂向利津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批系列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由于17名申请执行人人数较多,且多人分散于济南、河南、青岛等地务工,考虑到来法院舟车劳顿、路途遥远,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执行干警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并确认身份信息后,执行干警建立执行专案微信群,第一时间发起网络查控及线下调查,向被执行人利津某配件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相关法律文书,责令其立即履行应负法律义务。
案件办理中,被执行人虽承诺会尽快解决此事,但因经营资金紧张,迟迟没有行动。与此同时,申请人也在微信交流群中不断反映,表示该笔钱已经拖欠很长时间了,已经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希望能够尽快将血汗钱拿回来。执行干警一方面积极查找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另一方面多次联系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及实际控制人,劝导其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向其充分释明拖欠工人劳动报酬、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对企业信誉及经营的不利影响,以及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并将查询到的公司财产情况及与公司负责人洽谈等情况在微信群中及时与申请人地进行沟通,耐心解答申请人的问题,通过与申请人及被执行人的沟通,最终将支付工资的时间与方式确定下来,既让劳动者能拿到工资,又放水养鱼,给了被执行公司经营的空间,在多次斡旋中,终于达成了公司与劳动者双方满意的和解方案。
案件虽小,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大事。每一件小案背后都可能关涉一个人的命运、一家人的幸福。接下来,利津法院将继续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持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加大执行力度,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司法为民落到实处,把每一件“小案”都当做“大案”来办,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责任编辑:于清林
联系我们:0531—83146857 |
地址:齐鲁法治网-齐鲁法治网 |
邮箱:3011391783@qq.com |
电话:0531—83146857 邮箱:3011391783@qq.com Copyright @ 2022-2025 by www.ql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鲁法治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山东警讯传媒有限公司 |
鲁ICP备20024717号-4 |